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文物“活”起来,博物馆“智”起来,软实力“硬”起来-k8凯发

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k8凯发
当前位置: 凯发k8凯发官网入口首页 > 2021年聚焦全国两会(文化和旅游)专题 > 委员谈文旅
委员谈文旅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
文物“活”起来,博物馆“智”起来,软实力“硬”起来
发布时间:2021-03-11 23:20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马思伟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21-03-11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都对新时期文物保护工作和博物馆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面对新征程,文博事业将不断迸发新活力,助力文化强国目标实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说。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对于王春法而言,更是紧张、忙碌而收获颇丰的一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疫情使得过去一年的各项履职工作并不那么容易进行,但从一件件新提案中可以管窥其一年来的心血与付出;作为国博馆长,在他的带领下,国博这一年的“破圈”之路不仅走得扎实稳当,更惊艳了众人——疫情“迫使”国博华丽转型,全业态升级、各项大展及活动的“云端”绽放,吸粉无数,点赞破亿,亮点有目共睹。而更重要的是,这一系列操作让观众看到、触摸到了博物馆的“智慧”模样,文物保护利用的未来之路上绚烂与精彩可期、可待。

王春法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
  2019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如今,两年过去了,我们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指引下,努力用实际行动去回答这一时代课题。”王春法说。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作为现场给习近平总书记作汇报的发言代表之一,王春法回忆起当时的情境,“我的发言主题是如何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化导向作用。”在王春法看来,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自信方面,博物馆发挥着重要作用。从2018年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展到201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系列展览,再到2020年战疫期间的一系列“云端”大展,国博一贯承担着重要的社会教育职能。
  “以前很多展览,主题上厚古薄今,研究上比较浅,传播上,耍宝卖萌的比较多,娱乐化倾向突出,且片面关注文物的市场价值,忽略了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科技价值……”面对文博领域的一系列“痼疾”,这些年的全国两会上,王春法不断提出并优化着他的k8凯发的解决方案:要从战略上重视博物馆的教化导向作用,既承认其文化机构属性,也承认其意识形态阵地的属性;加强博物馆展览管理,统筹协调展览结构,提升展览质量,树立鲜明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健全博物馆评价指标体系,不能单纯以参观人数、藏品数量而论,应该将其作为文化机构和意识形态阵地的属性结合起来,制定客观、准确、全面的评价指标……
  博物馆这所“大学校”里,若参观者是学生,那馆员应该就是教师。今年两会,王春法的提案继续聚焦在博物馆的“大学”属性上,只不过这次他将目光放在馆员的梯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机制等问题上。
  如何充分发挥博物馆“大学校”的作用?
  “人才是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是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确保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实现的战略性资源。”王春法认为,当前,我国文博事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批创新实践人才,但人才缺口巨大,应用型、技术型和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匮乏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人才培养成为制约文博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建立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文博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数据显示,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博物馆事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2019年全国已备案博物馆达5535家,且仍以每年200家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平均不到两天就有一座新的博物馆向社会开放,预计2021年底我国博物馆将突破6000家。据统计,每年高校实际为整个文博行业累计输送的毕业生仅为3000人左右,而我国文博机构的总数早已数以万计。
  “这样的人才输送比例显然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王春法指出,现在多数高校已经不再招收文博、历史等专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文博从业人员必须离职才能继续深造,由于薪资待遇等种种原因,这些人毕业后往往不再回到文博机构工作。“许多博物馆甚至面临着严峻的‘人才逆淘汰’困局。”
  “与此同时,国家大型文博机构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具有独特优势,但限于体制无从着力。国家大型文博机构承担着国家文物藏品的收藏、展览、研究、保护的重要职责,既是公共文化机构也是科研教育机构。”王春法分析,一方面,这些机构拥有体系化的代表中华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料,在复杂知识解释和运用、理论构建和阐释方面有突出优势,在展览、文保、鉴赏、考古、数据分析等多方面能够为受教育者提供行业前列甚至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实践平台和机会;另一方面,尽管国家大型文博机构往往拥有一大批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国博、故宫等国家大馆所拥有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甚至远远超过大学相关院系,而且对行业发展趋势和面临挑战感受直接,但限于单位性质,仅有个别专家能够以个人身份应邀到高校兼职招收研究生,而文博机构本身的文物资源、人力资源和平台作用却无从发挥。
  基于此,王春法建议,探索建立高层次文博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例如,在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有条件的国家大型文博机构开展试点,以文博机构为主联合高校共同培养专业硕士博士,赋予学位授予权。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出台政策,鼓励有条件的综合性国家级博物馆逐步开办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博相关专业,并给予其专业学位授予资格。”
  “同时,还要健全完善文博学科体系。”王春法建议,研究建立与高等教育联动的文博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在相关部委及相关单位间建立沟通合作渠道,推动符合行业需要的文博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顶层设计。细化文博专业分支学科,组织有能力的国家大馆和专家学者,研究和界定文博专业学科研究体系,健全文博学科体系建设,提升专业化水平,增强培养的针对性。
  “再次,就是要营造文博专业人才培养使用的良好环境。” 王春法说,要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创建符合文博人才岗位特点、以工作实绩和业绩为主要指标的人才评价体系,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注重量化评价标准和业绩权重,压缩文博专业技术人才成长周期。“尊重用人单位自主权,赋予有条件的国家大型文博机构以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权,允许用人单位根据需要自主出台引进急需特殊人才的措施办法。”
  此外,面对文博领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断层的现状,王春法还建议文博领域率先尝试实施延迟退休政策,以盘活博物馆人才队伍存量,推动博物馆行业创新发展。他认为,应抓紧在文博机构实行延迟退休政策,加大延迟退休激励力度,为延迟退休人才创造更好的政策和工作环境。
  博物馆“智慧”之路越走越宽
  信息时代,科技赋能,博物馆文化传播如同插上了翅膀,千山万水一触即达,大馆好展尽收眼底。去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疫情中,‘关上门’的博物馆主动作为,在线‘打开窗’,积极在线上为公众提供‘云端文化盛宴’,向社会传递大爱,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坚定信念共同打赢了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王春法如是说。
  过去一年,疫情的倒逼,“迫使”诸多博物馆在困境中迅速转型,并成功将挑战转化为了机遇。在很多业界专家看来,2020年可以说是博物馆真正意义上的线上元年。而国博从年初抗击疫情开启“国博邀您云看展”,到之后倡议发起“手拉手——我们与你同在”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活动,都持续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其话题阅读量分别达到了1.7亿和1.9亿。通过一年多的实践,王春法更发现,当下博物馆正在转变其叙述故事的方式,参与、体验、交互正在成为高频词。“过去看不见的库房文物和在实体展线上陈列的文物正在以高数量级别的增长速度被添加进线上展示的名单列表中,通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变革正逐渐改变博物馆的语境。”
  去年,针对国博及众多博物馆在疫情防控期间的表现,王春法总结提炼相关实践经验并将其写进了他的“关于支持博物馆发展在线业务”的提案。王春法认为,“云端国博”“云展览”“云直播”不单是应“疫”时之需,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媒体融合“移动优先”策略的具体举措,是国家博物馆在“5g 大数据 云计算 虚拟/增强/混合现实”等新媒体技术条件下,坚定不移地探索“智慧博物馆之路”的铿锵脚步。“今年,我们将继续致力于让世界各国观众通过云游、云展、云直播,实现全时‘到国博,看中国’。”王春法说。
  今年新春伊始,国博即推出一系列线上贺岁活动。云端国博聚合56个虚拟展厅、100个展览专题网页、50多部短视频,诚邀海内外观众共赏好展、好课、好文物。“2021国博与您一起向前犇”新春主题线上活动火热进行,观众在国博官方微博、微信等端口,不仅可以体验国博明星文物的ai智能“自述”,还能下载新春贺岁壁纸,参与国博寻“牛”、新春h5专属签名贺卡等各式各类互动。再如,大家广泛关注的月壤入藏国博也引发公众线上线下参与热潮,微博单条阅读量达573万,话题阅读和参与量超2.2亿,一度成为热搜话题……国博的云端之路正越走越宽广。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国博也将注重线上发力,提出“移动优先”让党史文物在线活态传播。王春法介绍,云端国博拟推出建党百年专题,在国博中央厨房打造“国博典藏 党史物语”品牌栏目等系列融媒体传播;开展“国博有约 五四党课”直播活动;持续运营“来国博看中国学党史”超话,让文物“活”起来,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其实,云端实践只是“智慧国博”的冰山一角。“我们正在努力飞越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成为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媒介与舞台。”王春法坦言,5g传输、ar和xr技术的开发突破了当下对沉浸式展览体验的理解,从宏大的历史片段呈现到文物考古学、器物学、艺术学上的微观显示,超越了以往人们视觉、听觉、触觉上的感官经验。大数据的靶向性分众定位,云计算的超级演算ai能力,这一切不仅改变了知识传播方式,更提升了人们心理满足感和幸福感。
  实际上,在探索、建设面向未来的博物馆方面,国博一直引领着行业的前进方向。据悉,自2018年起,国博就开始以打造“智慧国博”为契机,探索智慧博物馆的建设发展道路,同时还承担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慧博物馆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课题。
  截至目前,国博对内“苦练内功夯基础”:有序完成国博综合运营管理智慧中枢构建,提升运行决策能力;重点开展了藏品普查定级工作,大力推进文物三维数字化采集,摸清家底、建立文物数据库,夯实了文物保护基础;稳步推进“智慧库房”建设,通过提升库房智慧化基建水平,不断优化文物保护环境。对外“紧跟时代强服务”:以观众为中心,全面提升智慧服务水平。运用最新网络、云、新媒体、大数据技术,开发了国博app、小程序、智慧导览系统,实现了仅需一部手机即可为观众提供“想看、来看、看好”展览的全流程、全方位畅游博物馆服务。
  此外,国博在展览中充分吸纳最新展陈方式,推出“三维珍品”在线展示,并采用ar/vr/mr等多媒体技术,为观众带来更炫酷的视觉冲击效果,让每位观众都能沉浸其中;还通过观众行为大数据分析,开展观众画像,即将实现面向观众的个性化展览推送、观展路线定制服务等更智慧更便捷的服务。
  “下一步,国博将‘善学善思善作善成’,结合当前新媒体技术发展的趋势,以广大观众朋友更喜闻乐见的方式,提供更多更好的展览服务。”王春法举例,国博将以馆藏《大驾卤簿图》为试点,深入开展文物活化专题研究,加强展览交互设计,准确把握传播需求。顺应新形势下观众行为偏好,在做好以往各式“云端”呈现的同时,研发虚拟现实展示交互装置,使虚拟展品无缝融入真实场景,与观众进行交互,使观众能够全身心沉浸式体验深厚博大的中华文化。
  善学善思善作善成,国博高质量发展之路如何走?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清楚地表明了高质量发展的着眼点、出发点、落脚点。
  “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落子。踏上新征程,如何以文博事业发展助推文化强国目标实现?国博高质量发展之路该如何走?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就有关问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聚焦国博的过去、当下与未来。
  问:“十三五”期间,国博在让文物“活”起来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王春法: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需要让博物馆里的文物“转”起来、“智”起来、“动”起来。
  让文物“转”起来,国博建立健全馆际文物交流合作机制,促进藏品借展和重要展览巡展常态化制度化,让更多的文物走出库房、走上展线。“十三五”期间国博先后推出210多个各类展览,社会反响强烈,到国博看展览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让文物“智”起来,国博大力推进文物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智慧博物馆,切实推进藏品数字化建设和文物数据资源开放共享,获得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支持。让文物“动”起来,国博设立文物活化实验室,加速文物活化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不断优化传播内容、丰富传播渠道,探索文物数据资源研究、展示、阐释和传播工作全面统筹的让文物“活”起来新模式。
  问: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对此,国博有哪些重点规划?
  王春法:围绕建党百年这件大事喜事,国博从征集、研究、展览、教育传播和文化创意等主责主业上主动找题目做文章,策划系列庆祝活动。国博将大力开展党史文物征集工作,突出党领导人民在各领域开拓进取、努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编写出版主题图书、专题期刊弘扬红色精神,展现党的奋斗史以及党领导下文博事业的发展历程;充分利用馆藏资源,精心策划党史相关展览。目前“月球样品001号·见证中华飞天梦”正在展出,“脱贫攻坚 共享小康”全国摄影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大展、共和国“两弹一星”展、长江文化展、精神的力量展等精品展览也将陆续推出,再现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和丰功伟绩。
  问: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站在新起点,国博接下来有哪些规划和发展目标?
  王春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博将继续以发挥行业头雁和国家文化客厅作用、建设世界一流大馆为导向,积极转变思想观念、转变方式方法、转变目标标准,在征藏研究、展览展示、人才建设、观众服务、文创开发、对外交流等方面协同发力,围绕构建中华文化物化话语表达体系、推动文物活起来、建设智慧博物馆、提升社会美誉度和影响力等方面部署多项重点工程。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国家的博物馆,也是人民的博物馆,未来,国博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切实履行好公共文化窗口和国家文化客厅职责,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推进“十四五”时期事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薛帅)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