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文化和旅游部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班第四期上,11个学习小组逐字逐句、全面系统地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紧扣《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要求,结合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在学习班开班动员会上的宣讲报告,并紧密联系各单位具体工作,扎实开展交流研讨,掀起新一轮学习热潮。
党的二十大全面回顾了过去五年的伟大成就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学习交流中,大家表示,作为伟大成就和伟大变革的亲历者、见证者、实践者和追梦者,感到无上光荣和自豪。“这些伟大成就是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取得的。”中国图书馆学会秘书处秘书长王雁行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这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底气。”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二字贯穿始终、分量最重。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鲜明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今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为主线举办多个展览,其中“人格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展览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的家国情怀为主题,强调“国是第一位的,没有国就没有家,没有国家的统一强盛就没有家庭的美满和个人的幸福”的内涵;“人民为中心 文艺攀高峰——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80周年主题展”展现革命文艺发展壮大、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兴盛的伟大历程。
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展工作部主任胡妍表示,在今后开展艺术创作、展览展示、演出活动等各类文化活动中,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己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用行动践行“人民至上”价值理念。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总结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宝贵经验,鲜明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路径,并首次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9个方面的本质要求,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在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中国旅游报》社有限公司宣传推广中心主任冯豪博表示:“今后要以更加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文化和旅游工作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格局和历史方位中审视把握,在新征程上担负起应有的职责使命。”
如何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文化和旅游系统基层落地生根?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部署和要求,中国诗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李少青表示:“文化和旅游工作应当立足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搭建平台、丰富载体,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百姓生活,筑牢文化自信根基。”
“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做出的明确部署。作为博物馆文物工作者,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标准化研究所所长曲亮通过学习,对于做好文物和文化遗产价值的挖掘与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工作有了更深的体会。他说:“首先要增强历史自觉,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述问题、启迪思维。其次要增强保护意识,深刻认识和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保护和传承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再次,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向世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国话语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战略研究处处长庄蕙源结合自身工作谈道:“交流中心作为对外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前沿,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目前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任务,我们的一系列工作,要能够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
“要加强对文化传播的深层次实践和研究。”在中央民族乐团艺术创作室主任肖文礼看来,应该对文化传播进行深层次实践,挖掘中华文化的独有价值,同时以国际化的传播视角进行展示,这样才能更有利于不同文化的理解交流,让世界真正了解、喜欢和向往中国,让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在国际社会得到更大认可,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大家纷纷表示,作为文化和旅游工作者,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持续扎实深入开展学习,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以更加昂扬的斗志迈上新征程,不负这个伟大的时代。(刘源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