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广西“三月三”,广西民族博物馆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队又开始马不停蹄地忙碌起来。连日来,宣讲队陆续走进南宁市星湖小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幼儿园、长虹社区等基层单位,为学生和群众带去一堂堂精彩生动的民族文化课,营造欢乐喜庆的“三月三”氛围。
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以及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广西民族博物馆坚决扛起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阵地重任,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自2021年起,广西民族博物馆探索创新博物馆教育新形式,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队,持续性地走进区内外校园、社区、山区、企事业单位、部队等开展民族文化普惠活动,把“民族一家亲”的种子深植基层群众心中。
前不久,广西民族博物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队走进南宁市越秀路小学。溯源龙的形象、龙图腾的意义以及传承千年的龙文化……结合“龙行中华——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大联展”等展陈资源,宣讲队为学生们带来一堂生动有趣的“龙文化小课堂”。在“寻龙”的过程中,学生们也深刻感悟到作为“龙的传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在南宁市民主路小学五象校区,宣讲队为200多名学生带来一堂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五彩八桂”民族文化课堂。通过“学习广西世居民族概况”“聆听广西民族团结故事”“欣赏广西世居民族服饰”三个板块,以图文、视频、互动的方式科普广西民族文化,开阔学生视野,坚定文化自信自强。
据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队由广西民族博物馆的科研专家、讲解员、社教专员以及民博“红石榴”志愿服务团队等构成,面向基层提供“菜单式”民族文化服务。“我们在馆内展览和文物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民族文化流动展览 民族文化课堂 互动体验课程’的方式,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其中,传播广西世居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广西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黄诗莉介绍,宣讲队成立至今已完成基层宣传教育活动近60场次,直接受益近8万人。
民族团结的课题如何讲得喜闻乐见、春风化雨、入脑入心?近日,在南宁市凤岭北社区里,15名青少年身着广西12个世居民族服装,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民族服饰走秀。当天,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队的带领下,社区居民参加了朗诵《民族团结一家亲》、广西民族服饰互动课堂等环节,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品尝民族美食、动手制作民居建筑模型、设计自己喜欢的花背带、传承人现场动态展示……随着宣讲活动的开展,宣讲课程越来越丰富、生动、有趣。黄诗莉介绍,宣讲团队先后开发了《五彩八桂——广西世居民族文化》《霓裳羽衣——广西民族服饰文化》《穿越时空——广西铜鼓文化》等民族文化课堂,推出苗族蜡(扎)染、花山岩画手工剪纸、广西世居民族涂色卡、壮族板鞋竞技、背篓投绣球等互动体验课程。“在寓教于乐中了解广西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在欢乐的课堂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广大群众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黄诗莉说。
为推动民族团结主题教育更加深入持续,广西民族博物馆积极开展“馆校合作”,精心设计“馆校合作”课程与活动,让其成为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截至目前,广西民族博物馆已与34家学校合作共建“共同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开展民族文化活动超40场,先后开发了《五彩八桂》《探寻壮美家园》《博物之旅》《博物识珍》等课程,研发了《涂绘壮美广西:八桂霓裳》有声绘本、《红领巾讲解员》有声读物、《穿越时空的铜鼓》立体绘本以及干栏建筑、铜鼓拓印、拼布材料包等教具,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资源和研学课程教材。
广西民族博物馆馆长陶少艺说:“我们积极走出博物馆,探索教育活动、文创开发、跨界融合的创新发展,积极融入社会和经济发展。”2023年4月,广西民族博物馆与崇左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签订《共同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协议》,成为广西首家馆市共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近一年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队广泛深入崇左的乡村、学校,开展教育实践、主题党日、课题研究、实景布展等活动,努力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郭凯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