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艺术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幽兰春晓》《琴荟》首发式在京举办-k8凯发

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
古琴艺术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幽兰春晓》《琴荟》首发式在京举办
发布时间:2023-12-04 09:30 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 编辑:周祎
信息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 2023-12-04

  2023年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也是古琴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周年。2023年11月28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文化艺术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古琴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幽兰春晓》《琴荟》首发式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王晨阳,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福州,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喻静,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名誉会长田青,文化艺术出版社社长徐福山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李宏锋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上,王晨阳总结并肯定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对古琴艺术保护开展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对几代琴家学者对古琴保护传承工作作出的积极贡献表示感谢。他提出,应继续深入挖掘古琴艺术的形态特点、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进一步弘扬古琴艺术所具有的中华文明特质,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旨趣与文化品格中,进而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价值体系、美学体系建构,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王福州对古琴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单位以及社会团体如何履行好职责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加强项目保护,二是加强对传承人的扶持,三是鼓励民众参与。喻静详细介绍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古琴艺术的抢救、保护与传承方面所做的系列工作,提出古琴是中国文化的基因、中国精神的典范,也是中华文明的密码、中华民族的信念。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我们回到连续的传统中去,回到一以贯之的琴音中去,以融贯的“新”,守护好来自文明源头的古老之“琴”。徐福山简要介绍了《幽兰春晓——“古琴艺术”申遗二十周年纪念文集》《琴荟》两本著作的出版情况和主要内容,其中《幽兰春晓》精选了2003年以来古琴艺术领域代表性学术论文,涉及琴论、琴史、琴人、琴曲等十个方面;《琴荟》共五卷,收录了杨荫浏先生在南京四年间记录整理的夏一峰、凌其阵、谢孝苹演奏的琴曲61首。两本著作的出版是古琴艺术保护工作开展以来的重要成果,希望为琴学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幽兰春晓——“古琴艺术”申遗二十周年纪念文集》书影

  《琴荟》书影

  本次会议包含学术研讨会和琴家雅集两部分。学术研讨会上,12位琴家与学者先后发言,回顾古琴艺术的发展历史,总结二十年来的保护成就,从古琴艺术的艺术形态、传承特点、文化生态等角度,探讨古琴艺术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及人文精神,以及不同时期保护工作的理念与方法,不断推进古琴艺术的保护、继承与弘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薛艺兵对学术研讨会进行总结评述。

  琴家雅集环节邀请九位琴家现场演奏,旨在交流琴学成果,促进琴学发展,提升大众对古琴艺术的鉴赏力,促进学界对古琴艺术的保护传承展开深入思考。

  中国艺术研究院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古琴艺术的申报和保护单位,也是国家级项目保护单位。长期以来,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依托雄厚的学术资源与严谨的保护理念,遵循古琴艺术自身发展规律,在琴学研究方面积淀了丰厚成果。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推动古琴艺术的保护工作,发扬保护单位在古琴艺术的传承弘扬以及琴学研究方面的引领作用。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