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展演是近年来新兴的演出娱乐形式,已经形成一定的行业规模,成为新消费风尚和文化景观。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与白镜戏局(北京入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国风科幻沉浸式戏剧《永乐长思》,将国家图书馆的珍贵文物、深厚的文化知识积淀、成熟的文化消费环境与白镜戏局富有创意的戏剧编排结合,形成创新合力,让文物“活”起来。
《永乐大典》成书于明永乐六年(1408),明嘉靖年间重录副本,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共计22937卷(含目录与凡例60卷)11095册,约3.7亿字,内容涵盖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政治、制度、名物等各类文献,素有“典籍渊薮、佚书宝库”之美誉。令人痛心的是,这部成书于明永乐之初的大典正本至今仍下落不明,而重录于嘉靖之末的副本截至目前仅有800余卷、400余册及部分零页存世。《永乐大典》是国家图书馆四大专藏之一,国家图书馆共收藏《永乐大典》224册(其中62册现暂存于台湾),是《永乐大典》海内外最大藏家。
《永乐长思》通过戏剧的形式,依据《永乐大典》的辗转历史,生动再现《永乐大典》的编纂过程和其中蕴含的丰富而宝贵的知识体系、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还原明、清乃至民国的衣冠风貌,通过光影、声画、表演艺术,佐以演员的精彩演绎,为观众讲述一段惊心动魄的国宝传承故事,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随着《永乐长思》,观众可以回到1933年,跟随北平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完成文物南迁,体验在火车站躲避军警特务盘查的惊险,也可以穿越回清朝的翰林院,看看那次意外的大火有没有烧毁“大典”……《永乐长思》包含6条不同观剧线路,形成网状的叙事结构,并提供了4个可由观众共同选择的故事结局。剧本故事引入科幻设定,通过对dna技术、脑机接口技术、平行宇宙概念等科学内容的合理延伸与想象,构建了宏大的世界观,并以此为依托将不同时空的场景内容连贯地融入主线剧情当中。
作为国内首个以沉浸式戏剧方式演绎典籍文化主题的原创性项目,《永乐长思》通过多通道投影融合与模拟真实环境的空间设计,利用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多媒体技术,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立体影像。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感官的丰富观演体验,提高观众与剧情的互动性以及对主旨的理解。
该剧制作人和总导演、北京入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唐文韬表示,《永乐长思》打破了观众与演员之间的传统边界,让观众从观看剧情到参与剧情,完成从“感官沉浸”到“心灵沉浸”的升华。
“《永乐长思》的推出是国家图书馆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尝试。该项目结合了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永乐大典》系列展陈,以艺术化的手段,通过新颖有趣的沉浸式观演方式,利用寻宝探险类剧情对《永乐大典》进行阐释推广和弘扬创新,引领观众了解国宝《永乐大典》的前世今生,向观众展现了一代又一代图书馆与文保工作者在典籍保护上作出的奉献与牺牲,揭示薪火相传之中中华文明强韧的生命力。该项目的推出进一步丰富了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为市场提供了全新的传统文化创新性融合发展思路。”国家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永乐长思》于2023年10月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启首场演出后,每周六、周日上演,每天上演两场。春节后,该剧计划将开启更多场次的演出,并逐渐开放周中夜间场次。(刘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