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化传承发展,旅游市场全面恢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文化”的内容被多次提及。
兵团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多彩。近年,兵团采取多种措施深化文旅融合,提升文旅产业附加值,力促旅游业加快发展。
3月5日,沿着塔里木河蜿蜒前行,一座造型独特的建筑映入眼帘,其外形像4把倒置在地上的巨大犁铧,组合在一起像种子萌发破土而出,这座建筑便是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
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内,爬犁、抬把子、坎土曼等一件件带着锈迹的垦荒工具,默默诉说着昔日军垦儿女战天斗地、誓将戈壁换新颜的奋斗历程;反映地窝子、干打垒、窑洞房等内容的一张张黑白照片,静静展示着军垦战士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发建设边疆的风雨历程。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通过观看珍贵历史图片、实物展品,聆听兵团故事、重温红色历史。
近年,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坚持用好用活红色文化资源,切实抓好革命文物的发掘保护和展示利用,创新方式讲好兵团红色故事,把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旅产业优势,以文旅深度融合促进红色文化传承弘扬,随着游客数量持续增长,让兵团精神远播四方。自开馆以来,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累计接待游客435万余人次。2023年,该纪念馆被评为国家第三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兵团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红色资源富集。近年来,兵团加强红色资源保护、思想内涵挖掘,大力提升红色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水平,多点培育和建设具有发展基础和潜力的重点红色旅游项目,基本形成“一核一圈两带七区多点”的红色旅游资源体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
近年来,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兵团积极探索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在九师一六四团兵团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新平现代套彩烙画传承基地,55岁的兵团非物质文化遗产套彩烙画传承人杨新平忙着创作烙画作品。随着电烙铁侧移横推,木板被滚烫的铁笔烙得冒出青烟,栩栩如生的画作呈现在画板上,令人称奇。
“这幅套彩烙画具有兵团特色,到了今年夏天旅游旺季,我们向游客进行集中展示,不仅能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带动团场文旅产业发展,还可以把我们的非遗文化传播出去。”杨新平说。
作为内涵深厚的文化资源,非遗丰富了旅游内容,旅游也为非遗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和应用场景。
兵团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截至目前,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人,兵团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5人,拥有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兵团非遗主题展览馆1座。
兵团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文旅产业发展相结合,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丰富旅游产品内容,拓展非遗传播面。在开发非遗文创产品的同时,还在旅游景区、休闲街区、夜间集市中“植入”非遗项目的展示、展演,着力提升非遗文化体验,探索出“非遗 旅游”“非遗 文创”“非遗 乡村振兴”等文旅融合新路子。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兵团将以“中国屯垦旅游”为主体品牌,发挥“红色文化游”的特色,不断创新旅游业态,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激活“文化 旅游”的一池春水。(朱丹丹)
上一篇: |
下一篇: 满满“烟火气” 点燃“夜经济” |